網頁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李國修 Classroom of Write, Act, and Direct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而這一生我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開門,上台,演戲。

「創作,要從小處去挖掘,挖掘得夠深、夠精彩,它就大了!」從大處去說一個故事,就好像走馬看花的『必到景點』旅遊行程一樣,經常過於浮面。而作經典的作品,皆是對人心人性的極致探索。


希望當一輩子的演員

如果編、導、演三種身分只能選一樣-------我希望能當一輩子的演員。我喜歡說故事。說故事有很多種呈現方式:編劇用文字來說故事、導演用畫面來說故事、演員用聲音和肢體來說故事。要把這三種工作同時做好,除了具備創作的天分,還需要超人的毅力和體力。

在當時,所有演員都沒有酬勞,我們也完全不計較錢,單純地只希望能有表演的機會。我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後台的便當,彷彿只要一個便當,就能讓我們心滿意足,有動力繼續走進劇場,踏上舞台。而當年這種傻勁,已經很少發生在「只求答案,不求過程」的這個世代年輕人身上。


生活就是一本書

國休老師常在表演課堂上跟學生說:「那時哪有什麼戲劇系?我沒有受過一天專業戲劇教育,也沒讀過什麼戲劇理論,一路就走到今天-----」學生用佩服的眼神看著老師。「但我認為,生活就是一本書。」學生們點頭表示認同,故作頓悟的表情。「既然這本書念不完了,那我們幹嘛還念別的書?」台下不愛讀書的學生莞爾一笑,點頭如搗蒜。

這是一句玩笑話。讀書當然得讀,因為書是有系統的知識。但我們讀了再多的理論,學習再多專有名詞,不見得能讓你更認識劇中的角色。而透過認真地生活,仔細去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要學會分析角色,先學會分析自己,思考每一句話的背後,自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


普及性與永恆性

當一齣戲,男女老少、不分文化背景、不分國籍都看得懂,我們可以說這齣戲具有「普及性」;當一齣戲能禁得起時間的考驗,在許多年後仍然能引起觀眾的迴響,我們可以說這齣戲具有「永恆性」。

如果一齣戲同時具備了「普及性」和「永恆性」那就具備成為經典的條件。戲是演給人看的,作品是要和觀眾對話的。身為創作者,我們除了不斷自我探索內心深處,也要持續關懷社會,熱愛生活,透過作品傳遞出「普世價值」,讓你對身命的感動,透過舞台上的力量,傳遞給觀眾席上的每一個人。



屏風表演班辦公室入口貼著一張大海報,上面寫著:「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是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的座右銘,也是他父親留給他的話。也讓李國修把一生都奉獻給舞台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