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帝國】民族優勢:過去與未來的選擇

印度是大英帝國統治的戰略核心。如果英國人與英國化的印度菁英們形成對立,帝國統治的基礎可說是岌岌可危,印度社會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否支持大英帝國的統治?



一八五八年至一九四七年間,印度的正式簽約公務人員不過一千多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管理的總人口,在英國統治末期,印度人口超過四億。

這是否可稱為史上最有效率的官僚體制?一個英國公務員能否照著英國政府對地方官員的期待,有能力管理四萬四千零三十平方公里土地上多達三百萬的印度人呢?

除非這些人像奴隸一般工作,否則是不太可能實現這樣的期待。
印度公家機關的工作並非充滿吸引力的職業選擇,但職位競爭卻很激烈。當時制度設計的想法是,吸引大學生在獲取學士學位之後直接進入大英帝國的行政體系,最好是牛津和劍橋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再學習一到兩年。只不過實際上,印度文員機構根本吸引不了菁英之中的菁英,願意去次大陸磨練的人往往都是在本國發展機會不大的族群。

直到一八六八年,為合約編制的公務機構工作的印度人多達四千人,而他們之下是職級更低的公務員,多數由亞歐人和印度人擔任,包括電報員、收票員等。要是沒有這個由印度人組成的團隊從旁輔助,這些「空降部隊」可能一事無成。

另外一方面,在親英的印度菁英階層崛起的關鍵在於教育。雖然英國人一開始也對是否要在當地引進西方教育心存疑慮,但許多印度人,尤其是孟加拉的上流社會人士很快就意識到,假若會說新任統治階層的母語並了解他們的文化,對自己絕對是百益而無一害。早在一八一七年,孟加拉一群渴望接受西方教育的社會名流就在加爾各答建立了印度大學,教授歐洲歷史、文學和自然科學,自此之後,類似的大學也紛紛成立。

這也使得當地菁英階層成為了帝國在印度所真正依靠的中堅力量,如果沒有他們實際執行印度公務體系的命令,英國無法從根本上鞏固印的統治;實際上,與當地重要階層共同合作,帝國政府才得以有效統治印度。在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局面比較容易掌握,因為那裡的原住民人口已經被大幅度削減;但在白人占少數了地區,如何保持殖民者和當地菁英的忠誠就是個關鍵問題,特別是在印度,英國人口最多占印度總人口的零點零五%

就印度的情況來看,自倫敦空降的官員別無選擇,只能與當地菁英合作;然而這樣的作法卻為實際居住在印度的英國人所捨棄,在印度工作的英國人傾向壓抑當地人的發展,如果有必要,寧可選擇強迫的方式,但合作絕非選項。這是維多利亞時期領土廣袤的帝國所面臨典型進退兩難之處,而這個問題不僅讓印度,甚至整個大英帝國都陷入了困境。

如果就現代的角度來看,合作會是一個選項,因為這不僅能幫助我們更理解當地人士如何統治當地人,另外還可以透過同文同種的人治理上,所產生的排斥利降低。

但是,如果我們回到當下的時空環境,有可能會選擇與英國人相同的處境。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過去歷史所創造的榮譽感。

英國成為第一大國時,它的前身還有像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荷蘭等國,隨著時間不斷演進,讓英國從制度、思想與科學都擁有了重大突破,例如在國家經濟思想上的改變,就源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而在科學領域上有牛頓所提出了三大定理,並讓人類對於世界有了新的見解;另外科技應用也展稱開創性發展如瓦特的蒸汽機,讓紡織業到工業出現的效率上提升。

另外在對外領土擴張上,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奠定未來的海洋霸主,並在七年戰爭中擊敗法國,成為海外殖民地的霸主。這一系列的過程,間接影響了民族人的認知。


另外一方面就是文化的力量,當印度被英國殖民後,還能維持相對的秩序,就是靠過往歷史文化所創造出來的成果。如果當時讓西元初的央格魯族人統治,就絕對沒有當時的成就,所以這一切都是經過數百代人與統治經驗所累積出文明智慧。

在還沒到達相對水平的民族看到後,為了與統治階層一樣,爭相效仿對方的文化與制度,就形成學習的典範。從而加深統治階層的優越感,讓合作這個選項愈來愈遠。

從這段歷史中,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如何使弱勢文明邁向高文明化,答案就在於知識的積累。

例如像拿二戰時武器與冷兵器時代的武將作戰,愈後面的戰鬥殺傷力愈是強勁,然而,造成這樣的差距源自於武器知識,當人類懂得使用火藥時,加強了武器射程,透過不斷改良下從前膛槍,後膛強等都大大增加穩定度與效率,使得武器得以發揮出以往十幾倍的殺傷力,這一切就在於知識的積累所創造的成果。

歷史上也可以看到許多相似例子,例如1840年的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的西化改革,以及1853年美國黑船打開日本,讓日本開啟了學習西化的旅途。這些學習的方向,都是為了學習對方的知識與經驗。

英國所殖民印度的成功,在制度、科技上都能有效運作。但如果回歸殖民的本質,就是透過殖民地的殖民增加帝國本身的經濟力,所以合作這個選項,有可能會加速終止在印度的殖民,就如之前所說的除非所有人都像奴隸一般的工作。

回到現在來看隨著訊息快速傳播,知識取得的便利。合作就成了必然的選項。因為在大眾都能創造訊息,都能成為社為參與者的一份子時,就不能在如同過往一般的統治或管理,只有透過合作才能增加影響力。就像現在許多品牌或組織都不再只是侷限於單一領域,而會向外探詢有什麼是可以相互合作或是互補的,這也就會延伸出一個概念:未來的多元強項,不會是唯一選擇,而是透過合作,讓各種優勢組織結合再一起創造出共和的生態圈。

隨著時代演進,從過往單一文明優勢的統治利益,到現代多元合作優勢將成為未來必然的走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