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55【槍炮、病菌與鋼鐵】創新是怎麼來的?:數大效應


一種細胞的基因突變的機率為百萬分之一,如果當我們的基本量越多也就是分子越多,可能的機會也就更高。

相對地,要產生出好的創新,並且對社會群體有益的,就來自於社會協作的網絡關係,當愈多社會連結在一起,整體的知識、技術與經驗的交流就愈多元化。從而可以透過不同的角度視野來改善生活。

所以,同一個大陸上的社會,在發展與接納發明方面,各有各的模式。同一個社會在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變化。在中世紀時的回教世界,整個技術是領先,並且歡迎創新。他們的識字率比同時期的歐洲社會高得多;他們吸收了古典希臘文明的遺產,許多古希臘典籍我們現在還能讀到,全是因為它們有阿拉伯文譯本的緣故。他們發明或改良了風車、利用潮汐推動的磨盤、三角測量還有三角帆等,在中世紀,技術流動的主流是從回教世界到歐洲,但到了今天,主要從歐洲流向回教國家。

總之,並沒有那個洲所有的社會都保守,或所有的社會都進取、創新。任何一個大洲,在任何時刻,都有保守的社會,也有創新的社會。即使在同一個地區,對於創新的態度與立場,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遷。

如果一個社會的創造力是由許多獨立因素決定的,所以哪個理由才是讓社會持續創新的原因,並不重要。

影響創新的理由可能非常多,也有著不同的變數。然而,總結還是有一個脈絡,就是一個地區只要面積夠大,當地社會中必然有一定的比例產生出創新。


創新是怎麼來的?

在所有社會中,大部分的新技術都不是當地發明的,而是從其他社會採借來的。當地發明與採借兩者的相對重要性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發明特定技術的難易程度,以及該社會與其他社會的接近程度。

某些發明過程中,會獨立發展許多次,並分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點。以難度高的發明例子文字來做分析,觀察任何自然物都不會得到文字的點子。文字指獨立發生過幾次而已;字母可能在世界史上只發明過一次。其他困難的發明,包括水輪、轉磨、齒輪、羅盤,都只發明過一次,在新時代從來沒發明過。

那樣的複雜發明通常是採借來的,因為傳播的速度比在地人自行發明快許多。就如同輪子,大約公元前三千四百年在黑海附近出現輪子,接著在幾個世紀內就已傳遍了歐亞各地。所有早期的輪子都一個樣,人類過了七百萬年沒有輪子的生活,然後在舊世界各地出現一模一樣的輪子,彼此相隔短短幾百年而已,就因為輪子的實用。

所以,一件用途廣泛的發明一旦問世,通常以兩種方式散布到其他社會。一種方式是:其他社會看見了這樣發明,或者聽說了,覺得有用就採用。另一種方式:缺乏該項發明的社會,處於明顯不利的地位,擁有那項發明的社會,有時因此能控制其他社會。發現自己處於不利地位,就會採取行動。

在這世上有許多的工具與認知,是我們還不知道的,但是,當我們所接觸到的人事物愈是廣泛,就愈有機會接觸到最新的訊息,這也就是為什麼,你認識誰很重要當你認識愈多厲害的人,他們所傳達的訊息或新知,往往都是ㄧ般人所無法觸及的,也就是說會讓人有多一種選擇方式,來改善或增進現有生活的認知,就是為什麼創新的條件之一要有好奇心,因為只有好奇心,你才能不斷的增廣自我認知與這世界連結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