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帝國思維轉變】王安石變法到阻礙突破失敗之牆的因素(下)

宋朝把各地兵權回歸中央,也就必須由中央養兵
連帶影響就是要增加財政支出
為了增加收入於是就壯大國有事業影響民間經濟
同時造成權對經濟的氾濫




而在「延和殿廷辯」之中王安時就認為
中央一定要把經濟權力收起來
學習商鞅、漢武帝等進行高度集權的國家集權改革

另一派代表司馬光則認為要治理國家其實很簡單
只要中央財政結檢一點
然後以農為本、藏富於民
天下就會太平

年輕的宋神宗夾在兩個大思想家之間搖擺不定
一會而覺得王安石講得很有理
一會兒又認為司馬光是對的
不過在六個月後
他還是選擇了王安石
任命他為參知政事
相當於副宰相實施他的變法

王安石搞得這場變法氣魄很大格局空前
是一次涉及政府機關、產業、財政、物價及流通的整體配套體制改革



他的第一項改革是對經濟權力的重組
在中央六部中經濟權力集中於戶部
戶部有三司,戶部司管理財政收入
度支司管行政支出;鹽鐵司管國有專營事業
王安石打破原有分工
把三司權力集中起來成立制置三司條例

王安石頒布的法令大大小小有十餘條
分別是均輸法、市易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條

均輸法推動就是讓國家成立物資部和物價委員會
管制重要生產資料的產銷
這個法令推行後國家全面壟斷了重要資源的生產和銷售

市易法是對城市商品零售的國家壟斷
政府在各地設立市易司,由政府出本錢
負責評價購買「滯銷商品」
到市場缺貨時出售商品價格由市易司規定

青苗法則是農業領域的變革
在每年夏秋兩收前
農戶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鼓以補助耕作
每筆貸款的利息為20%
一年可貸兩次



「王安石變法」的初衷其實就是兩個
第一盡可能多地增加財政收入
第二打擊富豪,縮小貧富差距

而其結果也是同樣的兩個
前者的目標在短期內會迅速地實現
長遠看卻註定失敗
後者的目標則從來不會實現

具體來說變法實施之後
國庫果然豐收
僅市易司獲得的收入就相當於全年夏秋兩稅總收入的三成
政府因青苗法而得到的利息也十分驚人


均輸法讓運使衙門成了另一個權力空前膨脹的「政府型公司」
它到處與民爭利
官方的採購價格與市場波動背道而馳
要麼大大低於市場價格搶劫
要麼大大高於市場價格收受回扣
正常的市場運行被完全打亂



市易法則盡收天下之貨
讓政府成了最大的商店、銀行和物流中心
它的’經營範圍愈來愈廣商品也就被壟斷
整個城市商業秩序被徹底破壞
商人們貨物可能被全數押送到市易司

對普通農民來說傷害最大的就是青苗法
此法的本意是國家拿出一定的款項在地方上放債
以免窮人受富人高利貸的剝削
可是一到執行階段
就完全變了味

中央為了把錢放出去
就下達貸款指標地方官只好搞攤派
民間苦不堪言
如果發生水災旱災
地方政府為了收回本息
就到處抓人農民只好賣地賣兒女

種種新政的實施
讓寬鬆的經濟環境不復存在
自由工商業者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從制度創新的層面來看
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性超越之前的任何一次
它是最後一次建設性探險
是整體配套性體制改革的終結之作

一個特別嚴重的後果是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給後來的治國者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

一位如此才華卓樂的財經大師
在工商經濟如此發達的宏觀環境中
進行一場如此全方位的配套改革
卻造成如此慘烈的失敗結局
這令所有後來激進式變革望而卻步

它的失敗可以說是歷史性的
表明基於法家戰略和儒家倫理的治國手段在經濟改革領域已經無路可走
自北宋之後南宋、明、清歷代治國者基本放棄了體制內的制度創新
開始用更加嚴酷的管制方式來維持統治
其經濟策略愈來愈謹慎趨向保守
最終走進了閉關鎖國的死胡同



所以說自王安石之後的中國
真正嚴肅的經濟問題只剩下一個
那就是穩定

王安石變法空前強化了政府管制的能力
在當時歐洲所出現的自由民、自治城市、對君主權力的限制等法權思想
對於強調中央集權的中國而言
根本沒有萌芽的土壤

回過頭來我們可以總結出個觀點
就是什麼是阻礙突破失敗牆的因素

成功失敗到最後成功
王安石變法在初期取得一定成就
但這成就背後卻沒有看到失利的問題
當時也是有人知道
當宋神宗說:「市易司連水果都要壟斷起來銷售能不能廢掉」
王安石就回答:「制定法律的關鍵是,是否有害於民,不應該因為它的瑣碎就罷廢」
當時也是有只是放眼時間唯度
在來看這段我們就必須站在王安石角度來看
因為確信制度以及一套法制變革需要時間所以堅持

這也就像現在許多制度新創的突破改善
沒有人能確信這能在什麼時間點有成果
一直投入於是時間投入愈多就愈捨不得抽身
也搞不好下一刻就出現所要的

於是就有一個問題
究竟什麼時候要繼續什麼時候要停?

王安石變法得利的是少數利益集體
而大多數完全受害於此
得利者就繼續擁護而未能得利者什麼也不能改
而制度的貪婪遠比人的貪婪更為可怕
也就回到上面問題
沒有所謂最好的制度
是要能彼此這體系上獲得相對應的平衡
以及從中獲取相對應的成果
最重要關鍵就在於對於制度打破重組
適應變革通常會有一段陣痛期
這也是每次變革最困難
由其在王安石後大家都已經知道失敗
就也沒有人在能往這方向進行創新體制
始終把過往的思想累積成唯一種阻礙

回過頭來人類歷史的進步
卻都是由人類思想的轉變而成的
當我們用天與地的角度來看事情
到從地球平的來看事情
從世界以地球為中心
從太陽是世界中心
從奇點為宇宙中心

每一種角度思維的轉變
都是人類對於這世界觀點在次轉變突破

所以總結所有制度不管失敗或成功
突破過往將成為進步的原動力
而總體量突破的好壞取決於我們轉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