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帝國:大英帝國世界秩序的興衰以及給世界強權的啟示】使命:認知格局的轉變

十八世紀的漢諾威王朝在亞洲爭權奪利,在美洲四觸處佔領土地,並於非洲販賣奴隸
當地人民要被徵重稅,財產遭到掠奪,
旦矛盾之處在於英國人對於當地文化也展現極大的包容心
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被學習和崇拜



維多利亞時代的野心更大
英國人不僅夢想著統制世界
還要在精神上拯救世界
他們不滿足於剝削其他民族
還要教化他們
英國人或許不在掠奪當地人民的財產
但是卻開始迫使當地人捨棄那些被英國人認為迷信、落後、異教徒的當地文化
特別是維多利亞時代
英國人狂熱地要將光明帶給他們認為是黑暗大陸的地方

然而非洲其實不像搭們想像的那般落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居住著許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
有些在經濟上遠比同期處於殖民地時代之前的北美或澳洲更為先進
那理也有許多重要的城鎮並富藏金礦和銅礦甚至還有紡織業



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從三的方面認定此處尚未開化
首先在宗教上並非一神論
另外除了最北端和最南端
這裡到處蔓延著對歐洲人以及他們喜愛飼養的牲畜最致命的疾病
包括瘧疾和黃熱病
最重要的原因是奴隸是此地最主要的出口貨資
非洲大陸最大哦收入來源是向沿海的歐洲和阿拉伯貿易商提供奴隸貨源
全球經濟發展的特有軌跡將非洲捲入了一場人口劫掠和販售的生意

對非洲人而言
一五六二年英國人首次來到獅子山共和國後
很快變成販奴商
在往後的兩百多年終
超過三百萬名非洲人坐上英國的船隻被販售為奴
但在十八世紀末
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突然之間英國人將奴隸運反西非
賦予他們自由
而獅子山共和國成為自由之邦
首都被重新命名為自由城



以往奴隸們被鎖鍊捆著帶到海港邊
鎖在鐵柱上等待被運往大西洋的彼岸
如今他們回到自由城解開奴役他們的鎖鏈
在這之中狂熱的宗教復興與促使英國從世界最大的奴隸主搖身一變成為世界最大的解放者
而宗教復興中心就在克拉彭

公眾的道德理念為何產生如此深遠的逆轉
而所有偉大的變化皆始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少數人出於宗教原因很早就開始反對奴隸制度
當美國爆發所謂的「大覺醒運動」和英國興起的循道宗在新教徒中引發了對奴隸制度的道德顧忌
其他人則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開始反對奴隸制度
直到一七八零年代
反奴隸制的運動才累積了足夠的能量撼動立法者
這場運動最令人讚嘆之處在於它得以動員廣泛的支持者
自此後誕生了壓力集團的政治型態
最終奴隸貿易終止後
奴隸制本身也就消亡了
反對奴隸貿易的最後反抗勢力於一八三三年也徹底潰散
奴隸制在英國本土境內被宣佈為非法



而在這之後有了新的開始
兩百年來大英帝國一直忙於奴隸貿易、戰爭和殖民
輸出英國的產物、資金和人力
如今它有想輸出英國文化
非洲也許是落後而迷信的
但在英國新一代福音派教徒的眼中
他們似乎能夠被「教化」
將拓展英國勢力的全新說法
而這項說法全然與商業利益無關
也可以說這是十九世紀最成功的非政府組織的既定使命

然而教化異教徒是一項危險的工作
要取得成功傳達運動就需要派出年輕強悍的傳教士團隊
充滿理想和利他的精神冒險者
自願踏遍地球的每個角落傳播主的話語
與前一代的帝國締造者、恃強凌弱者、奴隸主和殖民者相較
傳教士的行為動機可謂形成了強烈對比

千千萬萬的傳教士都是新的福音派帝國主義理念的先驅
他們隨時準備為了上帝而非一己之私犧牲
使得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不同於以往所存在過的帝國
在每個傳教士背後
也可以說在維多利亞所有非政府組織背後
都有無數英國人的支持和資助



從這一段歷史回顧中讓我們理解到一件事
所有文明的進展都是源於認知思維的轉變

過去西歐為了殖民地發展強迫非洲民族為奴
當時奴隸的獲利是項非常高的報酬
可是隨著思想不斷轉變
人們開始意識到人權的重要性
另外在也從教義中體悟出「若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就先學會著善待他人」
以及亞當斯密提出:「自由的勞動力最終會比奴隸的勞動力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反對奴隸制度的想法

然而一項思維的轉變不是一時間就能全盤轉化
需要時間一點一滴的積累

從中也讓得出不管是組織或營銷上的行為轉變
都是構築在認知上的轉變
要能達成這種轉變
需要藉助不同面的催化讓思想轉變成為行為
未來不管在經營、領導、行銷等不同領域中
要能察覺這一領域的未來與趨勢
並非當下的既得利益者
就是超越當前的認知
而這一認知的收穫
將使當局者在看事情的格局與面相有進層的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